2024年中考备考指南——心理指导《家长篇》
杜继超
杜继超,郑州外国语中学专职心理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曾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从教8年中,秉承“尊重、理解、真诚、倾听”的原则,给来访者带来温暖陪伴和情绪安抚,提供解决困扰的新视角和思路,帮助来访者解决情绪情感、入学适应、人际困扰及个人成长等心理问题。
寄语:跳出“思维围城”,寻找更好的自己。
《家长篇》
一、 看到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三年的初中生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三年,他们经历了知识的洗礼、友情的考验和自我的挑战。从稚嫩的孩童到逐渐成熟的少年,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勇敢面对困难,并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更塑造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家长们,请相信学生和老师,在中考这场战役中,他们会凭借自己的实力和经验,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曾经的小小少年早已悄悄成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拥有了很多克服困难的经验,相信这些经验能够帮助他们在校积极备考,让这段经历也成为他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
二、 关注亲子关系
学生的抗压能力往往源于家庭的支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如同学生的“充电宝”,为他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当面临压力时,家庭是他们温暖的避风港,帮助他们恢复精力。家长应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而非情绪的负担。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让我们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家庭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可以想象有时家长比孩子更焦虑,负性情绪传递给孩子,只会让孩子更加不安。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家长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如果感觉已经生气或急躁,需要先离开现场冷静下来,事后再解决。
三、 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冲刺阶段,孩子如出现烦躁、郁闷、焦虑、压力大等情况,是属正常现象。此刻孩子回家倾诉时,我们家长不要马上急着讲道理,而是先要接纳孩子任何可能的情绪,切忌说以下否定孩子情绪的话:
“在校备考就在校备考呗,别人都可以,你怎么就不行?“
“都初三那么大的孩子了,还哭哭啼啼像什么样?”
“不要那么矫情!别的同学也是这样过来的。”
否定孩子的情绪非但没有达到家长所希望的让孩子更坚强、更有勇气面对烦恼和困难的效果,反而可能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觉得自己更委屈,又或者是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从而对自己感到失望。这些并不利于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原本是想通过向家长倾诉的方式缓解情况却变成孩子跟家长倾诉完之后感觉更糟糕了。家长可以通过描述孩子所遇到的客观事实+孩子的感受来接纳孩子的情绪,例如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句子:
“还有一周就参加考试了(客观事实),你感到有些担忧和紧张(感受)。”
“你感到压力大(感受)因为害怕考不好辜负家人(客观事实)。
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之后,后续家长给出的建议、商讨的做法才能更水到渠成。
四、 鼓励孩子有方法
“你这次考试的那几分是怎么丢的,就不能认真对待考试,你要是认真点模考怎么会才这样?”
“最后一个月了,咱们抓紧的时间学习,现在可不能因为马虎丢分了。总之,一定要把不该丢的分数拿到!”
“你一定要考上外国语学校!”
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需要合理的表达方式,但临考前反复嘱咐孩子,絮絮叨叨反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大考前,家长应适当降低要求、降低期望,告诉孩子考完就是胜利,给予孩子简洁有力的鼓励话语,将信心传递给孩子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够放下压力,轻装上阵,面对中考!
最后,希望各位学子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追求梦想的勇气,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同时,不要忘记感受当下的生活中的幸福。